發展局在2007年10月2日宣布市區重建局重新啟動衙前圍的重建計劃,本社贊同改善該處的生活環境;然而衙前圍是香港市區碩果僅存的圍村,最少有四百多年歷史,極具保育價值,本社對重建項目深表關注。
衙前圍
市建局在2007年9月提交立法會的文件上指衙前圍項目會以「保育為主題」,又定下了保育方案的五個目的:1) 保育剩餘遺蹟和重新塑造圍村風貌;2) 保存圍村原有佈局;3) 保存天后宮、門樓、「慶有餘」牌匾、中軸線、街巷佈局及中軸線兩旁的舊村屋;4) 在可行的情況下,保留原有樹木及透過垂直綠化建立綠化緩衝區;5) 及保存從地底發掘到的遺蹟(如有的話)。
長春社同意衙前圍項目以保育為優先,應根據國際最佳程序,委托獨立的專家,為衙前圍的歷史和文化價值作詳細的評估。在定下發展方案前,必須先制定一個真正可以保育文物、活化社區的保育方案。我們認同文件提出的五個目的,但所提出的保育方案卻不足以達至目標;計劃中的「保育公園」和一個普通公園分別不太,未能呈現圍村的原來風貌。我們建議市建局找出原有圍牆位置後修復圍牆,以及重現圍內狹窄通道的特色,除了市建局建議保留中軸線的八間房屋外,也應逐一評估圍內房屋。如結構上沒有問題或可以修復,而又有一定特色,則應盡量保留。長春社不反對修復後的房屋部分作博物館或展覽用途,但要達至活化古蹟的目的,則應優先考慮作社區用途。在圍內重建的房屋也應和原有古舊房屋的風格一致,絕不應使衙前圍村淪落為一個沒有個性的中式花園。
我們也建議衙前圍和啟德河一起保育。啟德河原本是流經衙前圍村前的天然河流,從皇家工程兵團哥連臣中尉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繪製的香港地形圖已清楚看到兩者的關係。現時的啟德河是日治時期日軍為防止他們所擴建啟德機場水浸而進行的工程。把衙前圍和啟德河一同活化,將可為整個社區提供公共空間,注入新的動力。
除了文物建築外,無形文化也有保育價值。二零零六年在衙前圍村舉行了十年一度的「衙前圍七約太平清醮」;第三十屆太平清醮是否能夠在原址舉行而不會和周遭環境格格不入,將是衙前圍項目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